福田雷沃重工服务队长孙兆庆:服务十五年 传递正能量

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作者:姚彬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孙兆庆今年42岁,1999年3月1日进入福田雷沃谷神一试车班组工作,因为入厂前开过轿车和大货车,有一定维修经验,当年“三夏”他就被安排外出服务,而这服务的行当一做就是15年,孙兆庆也由一名服务队员成长为服务队长。

    团队和谐,我们就是一家人

    笔者刚到服务站点时,孙兆庆正在接听用户电话。在接听电话时,孙兆庆的嗓子一直是沙哑状态。“从9月29号来到河北,嗓子就是这个样子了,没有办法,每天从上午7点30分到晚上9点30分,一天平均接听14个小时、120多个电话,就是铁打的嗓子也得磨平了。”孙兆庆微笑着说。

    时下,孙兆庆正带着两个徒弟在河北保定及周边地区进行驻点“三秋”服务,用“披星戴月”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外出服务干到凌晨一两点的时候也很常见。

    “这对一群90后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确不容易,我这个师傅很骄傲!”孙兆庆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实行‘一带三’‘老带新’‘一帮一’的服务模式,比如这个队员对液压件熟悉,当有维修液压活的时候,就会安排他和另外一个不熟悉液压的人一起去,在工作当中对个别服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能力,进而保障了整体服务团队的作业能力。”

    谈到对服务团队的管理和分配工作上,孙兆庆一直坚持合理分配的原则,根据每位服务队员的特长安排任务,忙碌一天后大家都显得非常疲惫,但笔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个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

    专业体现能力,责任体现品格

    专业和责任是笔者在孙兆庆身上看到的最亮闪光点,接听用户电话时,他一边用笔记下用户的问题,一边提问一些关键问题并进行专业的解答。即使遇到一些情急之下开口说了脏话的用户,孙兆庆也从来没红过脸,而是仔细询问用户的问题,正确引导用户,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笔者发现,孙兆庆从来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尤其在电话结束前,他总会多嘱咐用户几句,比如整车如何保养,关键件如何保养,易损件如何维修等,最后再来一句“车跟人一样,你对他好,他也就对你好!”

    “换位思考”是孙兆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用户花十多万元买咱一台车,就是用来挣钱的,‘三夏’‘三秋’就那么几天,如果作业期间出现问题,不能下地干活耽误挣钱,心里肯定添堵,你还能让人家不发两句脾气?服务人员发脾气只会激化矛盾,不仅砸了公司的服务品牌,对产品的美誉度也会造成恶劣影响。”

    “其实,做事就是做人,干好本职工作就得对得起自己的人格。我一直坚信,只要在公司里能成为佼佼者,出去干也一样能成为佼佼者。多年来走南闯北进行服务工作,我跟很多用户最后都成了朋友,每在一个地方服务结束临行返厂的时候,他们都是争着请我吃饭,开车送我去车站,这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干,很有成就感。”孙兆庆笑得很真诚。

    家人鼎力支持,服务无怨无悔

    年年“三夏”“三秋”在外地出差,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孙兆庆的工作规律,除了西藏、广东和四川,孙兆庆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2003年麦收的时候,孙兆庆老婆刚生完孩子5天,他就去河南进行“三夏”麦收服务了,“现在想想,我依然不后悔,我相信公司任何一位员工的辛勤工作背后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么多年虽然没有跟家人说过一句谢谢,但在我心里已经说过了千百次。”孙兆庆告诉笔者。

    “当时心里挺生气的,生孩子毕竟是家庭大事,月子里人家老公都是在家好好伺候老婆,可他一个电话就要出差服务好几十天,当时觉得挺委屈,现在都能够理解了,也都习惯了他不在家的日子,老孙现在平均一年时间至少有6个多月是在外地出差,我们娘俩都支持他,时不时通个电话,不求大富大贵,就希望他在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平时注意身体健康,一切平安顺利就好!”孙兆庆的爱人在电话里告诉笔者。

    笔者了解到,河北“三秋”服务结束后,孙兆庆和他的徒弟们将前往黑龙江地区继续奋战在服务第一线。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