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暗管改碱装备的新生

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作者:白璐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盐碱地、低产田是否无药可医?

    据统计,目前,我国盐碱地资源面积近12.27亿亩,其中盐渍化耕地约1.14亿亩,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仅如此,我国的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还在以每年15万—20万亩的速度增加。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赵化平告诉记者,我国存在面积极其巨大的盐碱地,如通过实施暗管改碱工程将其改造为良田,可为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可获得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其实,早在几年前,国内已有少数进口的暗管改碱装备,但至今全国不过10台,昂贵的价格无人敢问津。如今,国产暗管改碱装备的诞生让盐碱地、低产田逐一进入恢复阶段。

    性能,国产装备更胜一筹

    自2009年起,国家启动“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恢复”重大项目,并在山东、江苏、河北、天津、吉林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暗管改碱国产化装备就此问世。

    据赵化平介绍,暗管改碱技术是利用专业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在一定土壤深度埋置具有滤水微孔管道,实现开沟、放管、敷料、合沟等施工过程一次完成,结合土壤盐分淋洗技术、土壤改良与快速熟化技术和农业耕作措施等,快速排出土壤中的盐分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使盐碱地成为耕地或生态用地的一项现代盐碱地治理开发技术。

    目前,国产暗管改碱装备已在山东省东营市投入使用,使用效果非常理想。赵化平自信满满地说:“这套国产化装备是在现有开沟铺管装备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国外暗管改碱装备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自主创新研发的,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记者了解发现,国产暗管改碱装备与进口装备相比,机械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都有很大的创新,其开沟铺管机采用全液压驱动系统,设计采用了舒适、简洁的驾驶员乘坐与操纵系统,开沟刀链系统采用先进的工艺材料,敷土设备的工作部件是根据功能要求采用实用化设计,骑行于沟上一次性完成拢土回填作业,工作效率高、作业效果好。

    高性能决定了其高效率,国产暗管改碱装备绝不输给同等功率的进口装备,工作速度范围为0—2千米/小时。赵化平介绍:“一台设备一年平均埋管两万亩,每年可作业时间视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华东、华北地区基本在春、秋两季作业,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雨则为设备维护保养期。”

    价格,装备卫冕的法宝

    价格应该是用户最为关心的要素。

    “在国产暗管改碱装备问世之前,国内只能选择进口设备,价格高达400万元以上。”赵化平告诉记者,“通过关键装备的国产化研发,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市场垄断。”

    国产装备问世后,国外同类产品大幅度降价。据了解,前几年售价400万元左右的国外同类产品,近年来已降至300万元左右。专门从事国产暗管改碱装备制造的北京天顺长城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段京云告诉记者:“国产装备价格为200万元左右,比现阶段的进口产品要便宜1/3。一旦形成批量生产,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那么,用户使用暗管改碱技术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呢?段京云算了这样一笔账,工程施工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燃料消耗、维护保养、施工材料及人工成本等;设备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维护保养、燃料消耗、转场运输及人工成本等。根据目前设备的运行情况来看,每亩的运行成本在50元左右,每套设备每年(春、秋两季)大约可完成2万亩的施工面积,则设备每年的运行成本大约在100万元左右。根据山东省东营示范区的工程投入情况来看,暗管铺设与沟渠整理等费用大约每亩2000元左右。

    据荷兰等国的实用经验表明,辅助一定的管道出口巡视与清堵维护,田间暗管的使用周期可达50—80年。这样看来,暗管改碱工程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工程。

    市场,政府牵头仍是主流

    随着我国盐碱地治理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滨海、湖区农田的排涝需求,结合国外的成功案例,可以预测暗管改碱装备势必会被市场接受。然而,这种百万元的机器不是普通用户可以承受的,因此,在装备推广初期,还需要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赵化平介绍,该装备目前已经得到了许多省份的认可与支持,山东省现已确定在今后的10年里,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域要开发未利用地200万亩,将新增农用地102万亩(其中耕地71万亩)、建设用地98万亩,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一步拓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再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开发任务。

    此外,暗管改碱装备不仅应用于盐碱地治理与农田基本建设,也可用于市政工程铺设上下水管以及通信电缆等。因此,购买用户可能会是一些从事土地治理、农田作业的企业和个人,也可能会有从事市政工程的施工公司。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