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期(总第195期)

作者:   本站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3日

主编漫谈: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农机人在如此循环往复中告别了难忘的2018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19年。

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静下心来回望农业机械化40年来的过往足迹,盘点40年中国农机化的进步与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不到18%;2018年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接近67%,拖拉机拥有量达2300万台,联合收割机近200万台。

40年间,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40年间,掌握了农业机械自主权的中国农民,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作用,不仅将自身从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境遇中解放出来,而且创造性地将农业机械变成致富的工具,书写了一段农业机械发展史上的“中国样本”。

40年间,20个中央“1号文件”聚焦“三农”,解决“三农”复杂问题,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其成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40年间,农民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农业机械化释放的巨大生产能力,不仅解放了农民,富裕了部分农民,而且将近2亿农民成功推向城市,深刻影响并间接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机械的私有化和农机运用的市场化改变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原有样貌;而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农业的生产面貌,还使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

4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轻简化

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010年超过了50%,意味着农业大国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历史性巨变——机械化生产能力超过传统人畜力从而取得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业发展依赖人畜力数量增加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40年农业机械化促进了三大产业人员的分工

农业机械化不仅为农村培养了大批新型劳动者,还间接为国家工业化和服务业快速发展输送了大批的有生力量。现在我国的众多工厂、建筑工地、城市服务业的大部分劳动力来自农村。

统计数据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991年的3.91亿人降到2017年的2.1亿人,26年减少了1.81亿人,年均减少约700万人。4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从1993年前的“一二三”结构,演变为2014年以后的“三二一”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最多降为最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最低升为最高。正是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的替代支撑并推动了这一历史性巨变。

4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城镇化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也超过了50%。以此为起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跨越。

可以预见,进入新时代,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仍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期目录:

九大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

 杨宏伟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转自新华社

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转自《农民日报》

从蒙城县看黄淮海地区农机化发展

 涂志强等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姜宜琛等

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难题亟待破解

 徐振兴等

总站参加2019 年“三下乡”活动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推广一处

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组开展调研

 张 园

我国设施园艺装备发展现状和建议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云南发展果蔬烘干机的几点思考

 张崇良等

天津农机化新风尚与发展建议

 尚 力等

吉林农机合作社发展调查与思考

 赵新子 马 明

浅淡农机合作社的“大”与“强”

 邱 峰 秦海生

破解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难题有良方

 汪振荣

北斗助力天津精准农业发展

 马 超等

苏州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建议

 张文斌等

黄山市菊花烘干现状浅析

 武小燕等

机械化栽培对天门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刘学贵等

诸城花生机械化收获模式对比试验

 王德玉 台元春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与分析

 陶维华

麦积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好

 王秀娟 刘胜林

身残志坚 勇立潮头

 冯正睿

陈华荣的农机梦

 叶 瑾

雷沃阿波斯2019 商务年会天津召开

 姚 彬

中联重科亮相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

 李翼南

约翰迪尔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一路前行

 虞 莉

巨明集团2018 年业绩实现逆势上升

 自 然

勇猛机械2019 年商务年会成功召开

 农宣信

五征2019 再启程

 晓 速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