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9日,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在春耕备耕关键时节,组织专家赴山东省无棣县、河北省南宫市开展了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对接交流活动。以陈学庚院士为组长的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棉花专业组深入示范基地和农机合作社,就基地选址、技术路线、机具配备、农资准备以及人员分工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抢在播种季节前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提出系统性指导意见。
现场调研指导
示范基地建设将学习借鉴新疆棉区以机采棉为导向的机械化生产经验,结合山东、河北实际进行本地化技术集成组装,突破传统种植方式,探索形成适宜黄河流域棉区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专家组现场指导示范基地完善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技术模式、责任分工和各时间段工作安排。陈学庚院士要求示范基地做好四项工作:一要优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早熟品种,做好种子预处理,保证发芽率;二要提高机械化耕整地和播种作业质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保证出苗率;三要强化水肥管理和化控措施,实施打顶,合理控制株高,保证亩铃数,提高产量;四要适时脱叶催熟,促进集中吐絮,为机采棉创造条件。
座谈交流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涂志强副站长全程参与对接活动。他指出,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价格的提升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全程机械化是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环节、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农机农艺融合是根本,机械采摘是关键,统筹良种培育、土地耕整、精量播种、中耕施肥、化控植保、机械采摘、棉秆收获、后续加工等各环节。他强调,示范基地建设各方要统一思想,主动作为,积极转变观念,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在把基地建设向高标准推进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造黄河流域棉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典型。
示范基地由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和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倡导建设,山东、河北两省农机部门和棉花科研单位参与,旨在借鉴推广新疆棉区机械化技术先进经验,加快区域协同推进步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突破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