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2017 肥料行业大事记

作者:《农民日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8日

    1

    化肥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

    自2015年以来,农业部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经科学测算,今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经过3年努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一是节本增效。2016年全国农用化肥使用量5984万吨(折纯),比2015年减少38万吨,这是我国农用化肥用量自197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相当于减少生产投入近25亿元。二是提质增效。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提升了作物品质,创响了绿色品牌。三是减排增效。据专家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相当于节省130万吨燃煤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生态效益显著。农业部下一步将加快创新驱动,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并助力推进集成创新,分区域、分作物集成组装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并重点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2

    果菜茶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

    2月,农业部印发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方案》对苹果、柑橘、设施蔬菜和茶叶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做出了指导和要求,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果(菜、茶)—沼—畜”“自然生草+绿肥”等技术模式,以有机替无机。据统计,今年全国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5亿亩次,比2015年增加1.1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6100多万亩次,比2015年增加1800万亩次。今年,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在优势产区选择100个既是果菜茶生产大县,又是畜牧养殖大县的示范县(市),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各示范县(市)优选了200多个果菜茶生产基地,率先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用健康土壤和绿色方式生产优质产品。

    3

    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成立

    5月,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京成立。该中心将主要负责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承担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承担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分等定级和质量保护有关工作;开展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复等产品及技术推广和项目建设等工作;受委托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其他相关工作等。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命之本。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耕地保护越来越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一方面,必须守住耕地数量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决守住18.65亿亩的耕地红线;另一方面,必须守住耕地质量底线,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4

    东北黑土地保护加速推进

    6月,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5部委发布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对今后保护好珍贵的黑土地提出了操作办法和细化措施。针对当前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护为主、治理为辅,集成组装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综合技术模式。今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农业部继续在东北四省区17个县(市、区、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达到3等,比项目实施前提高0.88个等级;耕层厚度达到25厘米以上,增加了7~1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3.27%,提高了0.4%。今年,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点,经过长期试验,将秸秆深翻还田、米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单项技术集成为综合技术,有效地解决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薄、理化性状变差等突出问题。在各试点县(市、区、旗)建立400多个核心示范区,集中展示了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建立了专家指导组,采用进村入户、包片指导的方式抓好关键技术落实。

    5

    三个创新联盟助力减肥增效

    1月,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联盟的重点工作有: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开展高效复合肥料技术攻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因地制宜推广高效施肥新技术;围绕肥料新产品、新技术组织配套服务,为种植业提供全程解决方案;此外,联盟还将适时启动土壤修复计划,建立土壤修复基金,在全国建设100个土壤修复、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县。3月,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成立,联盟的宗旨是:落实《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致力于整合行业资源,研产销紧密协同,开展肥料产品创新、施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模式创新,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建立高效的研产销协同创新模式,逐步降低化肥使用量。7月,京津冀水肥一体化产业创新联盟成立,联盟将以推动灌溉设施装备、水溶肥及智能施肥装置、信息化与智能控制、配套农机具等产业的发展为目标,共同推进京津冀地区水肥一体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6

    一批肥料新标准颁布实施

    12月,农业部对《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进行了自实施以来的第二次修订。在行政审批方面,取消了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境内申请肥料临时登记事项、外省肥料登记产品备案核准事项;在中介服务方面,不再强制要求申请人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肥料田间示范试验,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开展肥料田间试验,也可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必须委托特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不再征收肥料登记费。4月,《含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复合肥》《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类肥料》《水溶性磷酸一铵》《肥料级磷酸二氢钾》等新型肥料6项标准正式实施。据了解,《含腐植酸尿素》《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类肥料》是将高效腐植酸、海洋生物提取物等“生物活性增效载体”与化学肥料科学配伍而制成的一类增值肥料新产品,实现对“肥料—作物—土壤”的综合调控,更大幅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7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发布

    随着我国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加速转变,养殖量快速增长,在保障畜牧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畜禽粪污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7月,农业部制定发布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集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投入力度,支持200个以上的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方面加大有机肥、沼肥的生产和转化,实现果菜茶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化企业生产沼气、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为农村供电供暖。计划到2020年,项目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形成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格局。今后,在规模养殖场和大型粪污能源化利用企业的联合下,畜禽粪污将就地还田或利用,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将得到较好改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也将助力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

    8

    化肥供给侧改革蓝皮书首发

    3月,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等相关司局的指导下,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氮肥协会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了“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这是化肥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调研,也是工业和农业领域迄今为止首次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此次调研历经8个月,所涉企业的化肥经营总量占全国总产能的56.7%,调研报告蓝皮书于11月24日发布。蓝皮书认为,我国化肥产业整体效益跌入10年来的谷底,企业效益、产能利用率较为低下。尽管行业领军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所尝试,为全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改革方案,但化肥行业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来自社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蓝皮书提出了8条政策建议,包括《关于完善化肥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议》《关于将淘汰化肥落后产能纳入国家去产能整体战略的建议》《关于大力支持新型肥料发展的政策建议》等。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