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程机械化 支撑农业结构调整

作者: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 王超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3日
    实施粮豆轮作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三农”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关于“减玉米”“种大豆”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机械化高效率、低成本优势,日前,在玉豆飘香的皖北大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业部农机化司、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联合举办了玉米、小麦、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这是玉米、小麦、大豆三个专业组首次联合共同研究黄淮海一年两熟区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瓶颈问题,必将有力推动各地更加注重农业区域性、发展阶段性、措施精准性、机艺融合性,加强技术创新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为确保“米改豆”政策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来自13个玉米、小麦、大豆主产省农机推广人员和当地玉米、小麦、大豆种植大户200余人,观摩了玉米收获、秸秆处理、深松整地、小麦播种以及大豆收获等秋季作业机具演示展示,并与国家玉米、小麦、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专家、农机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专家,围绕黄淮海地区如何处理好秸秆还田与播种质量、农艺栽培技术与机械装备、以及技术有效供给与综合经济效益等之间的关系,集中研讨提质增效型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引导各主要产区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先进适用装备技术,助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及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产业政策的扶持与调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实现长足发展,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形成了适合当地的麦-玉、麦-豆等一系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宿州市埇桥区通过示范推广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大豆机械化免耕精播技术,突破了耕层浅犁底层坚实、前茬秸秆堆积、播种质量差、群体整齐度低等问题,并在稻麦联合收获机基础上进行参数优化和适当改进更换部件等,实现了大豆低损失、高品质机械化联合收获,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埇桥区大豆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40万亩增长到2017年的78万亩,大豆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35%,平均增产10%以上。与会专家认为,安徽省实施全程机械化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