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收获杯”2016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在京揭晓。该项评选活动是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化导报和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
“中国收获杯”2016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机化,“十三五”系列规划为农机化发展描绘美好蓝图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单独辟出“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一章,对农机化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体现出国家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创建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区域协调共进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农机化中心工作向全程机械化发力,全程机械化正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6月3日,农业部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提出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作为“十三五”农机化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布局,措施手段围绕推进行动来强化,资源条件围绕推进行动来集中,成效亮点围绕推进行动来体现。制定发布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公布了首批28个示范县,在全国新布局75个创建县。江苏、吉林以省政府名义发布整体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正在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成为突出亮点。
三、环保政策“倒逼”农机加快节能减排,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国二升国三正式实施
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业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第三阶段排放要求的柴油机。自此,中国农机工业全面进入国三时代。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实施国三切换,减少农机产品在作业中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等已得到广大农机用户认识、理解。国三升级为产业调整和企业升级提供了大好机遇,有利于促进压缩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技术、提升营销服务能力。
四、首批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发布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积极响应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率先在农业机械行业启动团体标准制定工作,首批审查通过10项团体标准。与政府主导标准相比,团体标准更贴近市场需求,能适应市场、科技的快速变化发展。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行业技术质量进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抓手。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以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为基础,打造培育标准化服务全链条,加快建立农业机械工业市场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中国农机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农机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测面积占补助面积的65%
“跨区直通车”、手机APP等“互联网+”农机服务方式开始普及,工序对接顺畅有效,全国冬小麦集中收获时间同比缩短一天。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通过鉴定。系统可使农机的管理调度效率提高30%以上,农作物产量提高约5%,燃油消耗节约10%。合众思壮开发的这套系统作业直线精度达到2.5厘米,交接行精度2.5厘米,实现了对角线作业模式在农业自动驾驶系统上的首个应用。农机深松整地远程监测终端的装机总量达到3.78万台套。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北等省装备量超过5000台套。2016年远程监测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达到5316万亩,占计划补助面积的65%。
六、农机工业向“工业4.0”大步迈进,《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发布
《中国制造2025》将农业机械装备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以来,农机工业政策利好不断。12月22日,农业部会同工信部、发改委发布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明确了今后10年农机装备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配套措施,到2020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满足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求,基本满足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需求。畜牧业、渔业、果菜茶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及山区丘陵等领域部分生产环节无机可用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大型高效、精巧灵活、多功能、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依赖进口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初步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计量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50%左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较“十二五”提升50%以上。到2025年,全面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机工业阔步迈向“工业4.0”时代。
七、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完善深入推进,福建、浙江和湖南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
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按照“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的工作思路和绿色生态的政策导向,深入推进改革完善。在38个省级实施单位中,有13个实现了补贴范围内全部产品敞开补贴;28个省份实行先购后补,27个省份实现去经销商操作。在福建、浙江、湖南三省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变年度例行检查为动态专项检查,按照“双随机”原则进行专项检查。全国补贴购置农机具263万台(套),受益农户数达230多万户,带动农户投入500多亿元。
八、农机进入免费安全监理时代,2016年免征规费近10亿元
4月20日,财政部、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的通知》,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将现行对小微企业免征的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其中,涉及农机监理免征的项目有五项:拖拉机号牌(含号牌架、固定封装置)费、拖拉机行驶证费、拖拉机登记证费、拖拉机驾驶证费和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费。涵盖了注册、补换牌证、年检等全部日常业务。这是继购机补贴政策以后,中央出台的又一项惠及农民机手的重大举措。
九、河南豪丰刘少林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林历经20余年研制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喜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少林是今年唯一摘取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企业家,获奖项目属于“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该项目历时20多年,经历了样机试制、核心部件创新、批量生产、产品优化升级四个阶段。项目使用自主研发的加工设备,集成创新秸秆粉碎机、旋耕机以及相关联合作业机共计三类8个系列88种机具,为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了先进实用的农机装备。
十、我国粮食烘干机发展迅猛
近年来,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发展较快,2012年至2016年,我国粮食烘干机保有量由3.6万台增加至8.5万台,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农机市场终端用户支付能力的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农业补贴政策的推动,带动了粮食烘干机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世界发达国家机械烘干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而我国2016年机械烘干粮食仅占总产量的20%,烘干机市场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