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补短板.数字化--2016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中国农机推广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9日
    11月26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与农机360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在海南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中国农机行产业发展著名专家高元恩,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马世青,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副站长郭建辉,中国工程院制造业技术研究室教授董景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国际农业航空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兰玉彬,以及各省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推广鉴定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100多位行业专家,以及中国一拖、星光农机、勇猛机械、雷沃重工、中联重科、广西玉柴、徐州徐轮、上海世达尔等350余家行业主流企业,以及行业骨干经销商负责人和优秀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共计820余位嘉宾出席了论坛活动。

    本届论坛以“提质·增效·补短板·数字化”主题,围绕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在已有农业机械化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思考如何利降低农业机械化成本,提升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增效的功能;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为实现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储全过程机械化,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全面机械化寻找解决方案;探索如何利用农业装备与农技、农艺、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融合,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向着“装备为基础、科技为主导、数字为动力”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迈进。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农机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主持,并邀请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担任特约嘉宾主持。


中国农业大学杨敏丽教授主持论坛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首先致欢迎辞。作为一位从事农机行业近60年的老兵,白教授指出:“本次论坛在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中级阶段的后期,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如今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农机业应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向全程、全面、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致欢迎辞

  
    农机360网总裁吴克铭在欢迎辞中讲到,过去的十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绩斐然。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同时还并发了“三高”--库存高、价格高、进口量大。2016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旨在探讨问题、集思广益,积极为我国的农业降“三高”想办法、找出路。


农机360网总裁吴克铭致欢迎辞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研究员董景辰等五位行业大咖围绕“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与设想”展开主题演讲,共议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首先作《“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向》的主题演讲。他讲到,“十三五”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决胜时期”、“转型时期”。“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决定于三个方面:农产品需求的变化、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和技术手段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陈良彪副主任着重从现代农业发展的三方面变化进行了解析,他指出“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将向小型化、特产化和精致化发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我国“十三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把握好三个度:保和放的度,增和减的度,以及用和退的度。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补强农机化发展短板》的主题演讲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一是“十二五”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效斐然,我国农机产品品种增加了500种左右,达到了4000多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52%提高到63.8%;二是科技创新不足仍是农机化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的结构性,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机具适应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不强,产品售后维修服务保障滞后等方面;三是“十三五”农机化科技创新迎来良好机遇:国家层面:《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大发展领域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专项《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农业部层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5)》将农机化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和科研基地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领域,《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步伐”列为第一主要任务;四是“十三五”农机化科技创新突出战略选择,要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农业科技创新的指引,瞄准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等四个方向,着力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坚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并重,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并举等三个途径。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了主题为《补短板,促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报告,罗院士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内涵以及补短板促全面的发展等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从13种农作物及三个领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进行剖析,呼吁在场的农机企业加强创新,以期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报告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针对《农机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他首先从世界农机发展的趋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展开话题阐述,他结合国内外先进农机作业试验对比、研究应用实践,通过研究农田激光精平机、深松作业动态监测技术、精量播种监控计量、农机精准作业导航、精准施肥、精准施药五个领域看农机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并在信息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战略思维,推进农机装备产品的智能化,农机数字化设计制造、精益管控物联技术、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等六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深度思考,并给出建议,赢得现场嘉宾的一致认可。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研究员

    最后发表演讲的是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研究员董景辰。董景辰研究员围绕《智能制造发展态势》从制造强国综合指数和智能制造发展态势两方面展开。他指出,中国制造业三十年战略目标是通过三十年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制造强国。这三十年又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203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第二方阵的前列,204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董景辰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制造强国指标体系”来分析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基本态势,他认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还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到“十四五”时期,有可能向智能化进一步发展。董景辰研究员还详细介绍了工信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智能制造专项以及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鼓励我国的农机企业继续开拓创新,迎接智能制造的发展浪潮。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研究员董景辰

    嘉宾对我国农机化发展全面的剖析和展望赢得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大家表示,本次论坛内容既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又紧扣时下热点话题,加上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受益匪浅。担纲本次论坛嘉宾主持的中国农机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最后总结时,通过分享叙利亚女孩“网红”和“鹬蚌相争”的小故事,呼吁在场嘉宾珍惜当下幸福、和谐、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为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农机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总结论坛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