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团参观以色列Arava沙漠农业中心温室
7月3日,“中国·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走进临沂。为了更好地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金正大公司联合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民日报社,从今年5月份开始,在广西、云南、北京、山东、陕西、江苏等地举办6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6月23日,走出国门,在以色列举办一场“以色列·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国际峰会”。七场国际峰会,将极大推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峰会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行业专家、农资推广单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相关生产企业等通过政策解读、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示范观摩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吸收、引进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梳理终端推广的成功模式,加强国内外和区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水肥一体化,
做到根区施肥用水
传统的肥料撒施、大水漫灌已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其弊端日渐显现:肥料吸收利用率低,流失后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专家们一致认为,水肥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省人工等诸多优势,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认为,肥料肥效的发挥离不开水,水肥一体化能将肥料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区,最大限度地提高根系吸收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当于用勺子把肥料送到作物的‘嘴边’。”陈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据陈清介绍,水肥一体化可精准地控制肥料浓度和使用量,能根据作物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水肥一体化将追肥与灌溉结合,实现了水和肥在根区的耦合,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水分是决定根系能否吸收到养分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水的参与,根系吸收不到养分。通俗地讲,就是肥料必须要溶解于水根系才能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是无效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说。
张承林分析说,传统的施肥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常规的撒施肥料,大部分没有吸收,被白白浪费掉。同时,肥料存在安全施用浓度,固体肥料撒施很难保证肥料处于安全浓度范围。另外,过量灌溉、大雨会造成肥料淋失。
张承林认为,科学施肥的核心包括:安全浓度、合理用量、养分平衡。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恰好做到了这三点。
强化技术培训引导,
提高水肥一体化认识
峰会上,来自以色列、美国、挪威等多国的专家介绍了国外水肥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据介绍,以色列滴灌技术始于1965年,堪称世界典范。他们将世界先进的灌溉水肥技术以及节水设施系统应用于温室、大田作物栽培、市政绿化和水果种植园等方方面面,90%以上的农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技术的推广,使过去无法耕种的荒漠变成了高产良田。目前,以色列农产品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同样,美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很普遍,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3%的果树也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这对于干旱半干旱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60%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尽管我国的水肥一体化即将迎来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肥一体化占比仅有1%。我们在技术认识、推广模式和行业规范等方面,还要完善和提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说。推广水肥一体化,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
“金正大组织的7场国际峰会下来,预计全国将有3000多名农技推广人员、种植大户参加。他们将成为在全国各地传播水肥一体化的‘火种’,必将掀起新一轮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大潮。”高祥照说。
走进以色列,
踏上国际级快车
中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水肥一体化之路,来加快其推广速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今年6月金正大公司组织来自国内行业专家、种植大户、科技带头人等100余人作为水肥一体化国际培训交流首批考察团,来到滴灌节水技术全球领先的农业发达国家——以色列,考察学习,借鉴以色列发展水肥一体化经验,积极展开国际交流合作。
金正大公司组织的水肥一体化国际培训交流活动引起以色列政府、企业等方面的高度关注。6月22日,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先生接见了万连步董事长一行,双方就中以两国农业情况、农业科技创新、新型肥料应用等方面交换了意见,交流坦诚而富有成效。奥尔默特先生希望中以两国企业能在农业方面进行持续深入的交流,为推动两国农业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6月23日,金正大集团与以色列利夫纳特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以色列佩雷斯和平中心隆重举行。双方对此次合作均充满了期待,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将共同建立一个模式。金正大引进以色列与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学习其生产和服务理念。同时,通过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农业及肥料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动以色列的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滴灌设备制造技术、高端肥料生产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这也是金正大继与以色列耐特菲姆合作之后的又一以色列合作伙伴。
利夫纳特集团是以色列一家涉及运输、交通、能源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企业,具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社会资源。根据协议,双方将各出资1000万美元在以色列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合作,将成为中以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新的里程碑。
万连步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将拉开“以色列-中国创新农业技术合作”序幕,一方面将引进以色列与水肥一体化相关的先进技术,学习其生产和服务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平台,共同进行农业及肥料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动以色列的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和滴灌设备制造技术、高端肥料生产技术在中国落地和本地化。同时,将开展农业培训与交流,让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民主体走出去,逐步提高其现代农业生产意识,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
万连步强调说,中国是一个农业消费大国,中国农业市场很大,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化。为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经验,了解先进技术,在学习中提升,在创新中超越,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我国肥料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是金正大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